一些單位在實施“5s”管理,總覺得“5s”很容易清潔,保持一個幹淨整潔的工作環境,每天完成這些活動,沒有關注,隨著時間的推移,“5s”管理自然擦地板,擦桌子的表麵,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。一些單位在實施“5s”管理,總覺得“5s”很容易清潔,保持一個幹淨整潔的工作環境,每天完成這些活動,沒有關注,隨著時間的推移,“5s”管理自然擦地板,擦桌子的表麵,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。“5s”看起來很容易,很難做的,堅持做下來。質量管理體係是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工作,實施“5s”管理,必須把它作為一個過程,遵循PDCA循環的原則,即計劃-實施-檢查-改進。

1、策劃階段
首先是編製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圖。
第二是在群體之間建立共同願望。
也就是將“實施5S管理,提高工作效率”這個願望通過開會、討論、牆報等形式在每個成員之間進行交流,使大家統一認識,統一思想,在群體之間形成新的認識和語言能力,進而誕生新的行為法則,這樣可以幫助培養其中的每個人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,而非被動地遵從。
第三是整理流程和物品。
根據流程圖和新的行為法則,將工作場所的所有物品根據用途進行整理,將不需要的人、事、物加以處理,其要點:首先,對各種物品進行分類,區分什麽是現場需要的,什麽是現場不需要的;對於現場不需要的物品,要堅決清理,這是實施“5S”的第一步。
2、實施階段
1。首先是整頓環境
把需要的人、事、物加以定量、定位。通過前一步的整理,對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,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,在最有效的規章、製度和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。
要點是:物品擺放要有固定的地點和區域,以便於尋找,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錯。物品擺放地點要科學合理。
例如,根據物品使用的頻率,經常使用的東西應放得近些,不常使用的東西則應放得遠些。物品擺放目視化,使定量裝載的物品做到過日知數,擺放不同物品的區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標記加以區別。
2。清掃環境
把工作場所打掃幹淨,通過清掃活動來創建一個明快、舒暢的工作環境。
清掃活動的要點是:
自己使用的物品,如設備、工具等,要自己清掃,而不要依賴他人,不增加專門的清掃工。
對設備的清掃,著眼於對設備的維護保養。清掃設備要同設備的點檢結合起來,清掃即點檢;清掃設備要同時做設備的潤滑工作,清掃也是保養。
清掃也是為了改善。當清掃地麵發現有缺陷時,要查明原因,並采取措施加以改進。
3、檢查階段
整理、整頓、清掃之後要認真維護,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,這就是清潔。它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,從而消除發生事故的根源。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,使職工能愉快地工作。
清潔活動的要點是:
環境不僅要整齊,而且要做到清潔;
不僅物品要清潔,而且人員本身也要做到清潔,如製服要清潔,儀表要整潔;
人員不僅要做到形體上的清潔,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“清潔”,待人要講禮貌、要尊重別人;
要使環境不受汙染,進一步消除混濁的空氣、粉塵、噪音和汙染源,消滅職業病。
要製定各種製度鞏固和維護這個良好的工作環境。
4、改進階段
培養和提高素養。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,養成嚴格遵守規章製度的習慣和作風,這是“5S”活動的核心。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,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,開展了也堅持不了。
所以,抓“5S”活動,要始終著眼於提高人的素質。
通過前一階段的策劃、實施和檢查工作,大家在共同的願望和新的行為法則作用下,實施和落實“5S”管理,進而改善了原有的心智模式,實現了自我超越,在環境-心情-工作-效率這些因素之間,學習用係統思考的方法來探求它們內在的關係。
改進“5S”及其他管理體係。在改善心智模式和學會係統思考之後,我們會對原已建立的管理模式做重新審視。從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,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因此將“5S”作為一個過程來管理,堅持PDCA循環,不斷提高現場的“5S”水平,即要通過檢查,不斷發現問題,不斷解決問題。
因此,在檢查考核後,還必須針對問題,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計劃,使“5S”活動堅持不斷地開展下去。